「嘰~」木材切割聲劃過天際,微微細雨伴隨著工廠器具運作的聲響,我們來到了台中太平的廠房區,隨後踏入了一間別具特色的木工廠,映入眼簾的是一間木造工作室,迎面而來的是這間木工廠的老闆 William,身穿印有威廉提琴的工作服,歡迎我們此次的到來。

坐在小巧溫馨的工作室中,搭配一杯手沖咖啡,開始了今日的採訪。我們傾聽 William 經營公司的點點滴滴,了解到眼前這位沉著穩重的老闆,是如何克服產業困境,翻轉家族企業,用身為傳產二代的創新思維,逐步成就《萊富屋原木生活館》。

走過四十餘載:傳承父親那份手作的溫度

台灣,蕞爾小島上卻蘊藏著無數製造能力卓越的企業,一點一滴的構築了現代的都市繁華,而 William 的父親,當時正是以優秀的木工技術創立了《萊富屋原木生活館》,製作符合歐美生活習慣的木製用品外銷世界。

經歷了數十年的春夏秋冬,傳統產業的昔日光景好比流年逝水,William 父親的體能也大不如前,當時就讀生物科技的 William,佇立在攻讀博士班以及回家繼承家業的叉路口,省思自己人生的下一個十年。

「身邊的朋友都四五十歲才當老闆,而我等到那時才當老闆,那不如現在回家學著當老闆,四十歲以前該學的都學了、該錯的都錯了,人生就試誤學習,這樣我會不會比別人更有競爭力。」

就這樣,William 回到了伴隨童年成長的那間木工廠,捲起衣袖扛起工廠的未來,學習怎麼當個老闆,也想透過自己的能力,將父親創立的企業,真真切切地延續下去。

而學習當老闆的第一課便是:「如何翻轉木工廠這樣的夕陽產業?」

萊富屋原木生活館老闆林殿崴 William
圖一、萊富屋原木生活館老闆林殿崴 William

尋覓:一把紳士杖揭開夕陽產業轉型序幕

在回家接手後,William 很快就發現了一些不合邏輯之處,William 說道:

「從訂價格、利潤分配等都不合理,我們是製造商、又包含設計,但所分到的利潤卻是最少的。」

而貿易商也常把終端客戶的壓力轉嫁給製造商,在無法聽取消費者直接回饋的情況下,資訊不對稱也讓 William 在與貿易商談生意時沒有談判的籌碼,而伴隨著中國工業崛起、台灣物價飛漲,競爭者如雨後春筍,原本的商品不是不能做,只是賺不到錢,William 笑著說:

「這時候該怎麼辦?聽人家說要做『品牌』,那就想說做看看吧。」

因緣際會之下,萊富屋踏上了品牌之路,而 William 也提到:「以前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把事情做好,但卻花很少時間把事情做對,而我想把事情做對,讓利潤分配得到該有的正義。」

正因如此,在與父親溝通下,決定從創立品牌切入市場,用品牌直面消費者,並以「提高商品客單價」為主要目標,找尋可以翻轉品牌的木製品項。在放棄了原本獲利不高的家用木器生產後,萊富屋也面臨到選品上的壓力。

「當時我們有將近兩年的時間訂單是零!」

William 感慨的說。他們嘗試了非常多的高單價木製品,從家俱到爵士鼓,族繁不及備載,而在幾經嘗試,無數封的 Email 傳送,終於找到「紳士杖」這個商品,同時也獲得了七個客戶的回饋,而其中一個客戶到現在都依然支持著萊富屋。

萊富屋端款設計的質感紳士杖
圖二、萊富屋端款設計的質感紳士杖

當有了訂單後,萊富屋陸續開發了多種款式的紳士杖,加上細緻的木頭染色、漂亮的五金修飾,以及師傅們注入靈魂的工法,讓顧客拿起來的手感,完美體現了紳士杖的質感,而 William 也帶領著萊富屋,走過夕陽,迎接工廠轉型後的日出。

打造:一把小提琴牽起兩代人的共同記憶

由於父親曾在美軍顧問團工作,熟諳外國文化,本身也會作曲,而父親原生家庭中的長輩也都是留日、留德背景,因此古典音樂成為了他們共同的喜好,而 William 也在耳濡目染之下,愛上了古典樂。

依稀記得在工廠轉型前,被選品困擾著的 William 找到了一本書《How To Make A Violin》,二話不說的買下,經過一兩年的研究,對於製作提琴越看越喜歡,便開始慢慢的嘗試動手做。對於製做小提琴,並不只是興趣使然,而是 William 給自己學習當老闆的第二課:「需要具備木工人的能力!」。

「身為老闆,你總要會做點什麼吧!不用什麼東西都會,但至少要會一樣東西吧!」

身為木工品牌二代,William 期許透過每把提琴的誕生,詮釋自己的製作力及原創力,而或許是遺傳自父親的好手藝,William 的提琴製作也逐步成型為萊富屋的子品牌,《威廉提琴》因應而生,牽起了與上一代的美好回憶,同時也向父親及老師傅們證明了自己的能力。

William 製做小提琴過程
圖三、William 製做小提琴過程

若經營品牌像一首古典樂,William 做的每一把提琴,都是在旋律上增添了美好的音符,堆疊累積迎來氣勢滂礡的結尾,想必停留在耳中的餘韻,會一直延綿下去吧!

走往下個十年:用木工文化底蘊形塑品牌

透過威廉提琴的內部創業經驗,William 將此經驗作為萊富屋的經營參考,用子品牌嘗試創新的商業模式,陸續推出了堆堆積木等商品線。在 2015 年妻子 Meggi 回來幫忙後,也開始向大眾傳達木工文化,當時他們發現工廠內尚有許多庫存,而 Meggi 提議可以舉辦一場木工人的饗宴,廣邀他們來擺攤,打造「木工市集」來宣傳品牌,讓木工人雨露均霑,共同傳揚台灣優秀的木工製造能力。

木工市集活動,攤位為「十四木作」(圖取自 木工市集 MOKKO Market Taiwan )
圖四、木工市集活動,攤位為「十四木作」(圖取自 木工市集 MOKKO Market Taiwan

如今木工市集舉辦了五年,累積十屆(一年兩屆)的舉辦經驗,成為了台灣木工人必參與的聚會,也讓來參與的民眾想到「木工市集可以買手作木材餘料、可以買積木」,形塑出品牌的印象,也讓無法製作紳士杖的材料能發揮最大的效用,將木工手作文化深埋在民眾心中。

結語

時光荏苒不停留,迎來了我們採訪的尾聲,期間彷彿聆聽了一場創業學程,爾後細數 William 與我們分享的觀點,深刻體會到經營公司的不容易,也了解到傳產轉型的困難及挑戰,相信未來 William 會繼續引領著萊富屋向前走,成為台灣木工製造的創新引導者,同時讓台灣傳產優秀的製造能力,在世界上持續的發光發熱。

William 製做小提琴過程
圖五、William 製做小提琴過程

你喜歡這篇文章嗎?

Average rating 0 / 5.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