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四面環海,是個坐擁富饒海洋資源的一座寶島,在西部的沙灘上可以感受海水的沁涼,在東部的海岸邊則可以欣賞峭壁與海洋構成的壯闊景象。除了這些景致以外,我們同時享受著豐富的漁業資源,在餐桌上大啖著魚、蝦、貝類等等的海鮮,但卻極少人有體驗過自己動手取得這些珍饈,甚至是乘風破浪、出海釣魚的滋味。

今天編輯要來探索的,是一間以釣具「前打輪」聞名的品牌-Quapni。他們是一群熱愛釣魚以及戶外活動的探險者,從傳統代工業起家,將數十年來專業的製造技術與經驗投入於產品研發中,一手包辦釣具的設計、製造與生產。在這一顆顆的前打輪背後是創辦人 John 的精雕細琢,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是如何從代工廠轉型品牌,走出屬於自己嶄新的一條道路。

化被動為主動:掌握製程的主導權

在進入代工廠之前,John 原先是任職於電機公司的電路板技術服務員,協助台灣各大廠商鑽孔流程的開發等等。2007 年正式投入代工產業後,他開始接觸到國內外的機械零組件製程,無形中慢慢累積了相關經驗,逐漸培養出對於一項產品一條龍的設計與製作的能力。

「當時我們不只做代工,也承接了一些開發和設計的工程。」

圖一、Quapni 創辦人 John

一年過後,John 接著就碰上金融海嘯,全球經濟遭受嚴重的打擊以致百業蕭條,這也讓他開始意識到訂單容易受到景氣影響的問題。到了 2012 年,他開始計劃代工廠的轉型,想要化「被動」為「主動」,讓自己能夠全權掌握製程與銷售,也更有機會落實許多對於產品設計的構想。因此,Quapni 這個品牌就此誕生,逐漸脫離代工的軀殼踏入轉型的新生。

化興趣為專業:以自身喜好為出發點

接下來讓編輯相當好奇的,就是為什麼會挑上「釣具」這個如此小眾的產品去做開發呢?在台灣,大部分的人看待釣魚這件事的觀感,總是停留在漁民不修邊幅的刻板印象。

不過,在日本和美國等先進國家,釣魚其實是一件奢侈且具有格調的活動,普遍認為會釣魚的人都有相當的素養。對於本身就以釣魚為嗜好的 John 來說,他希望能透過創立品牌來扭轉台灣人的窠臼思維,讓大家了解到,原來釣魚是一個非常具有品味的休閒運動。

圖二、John 自己平時也是個釣魚愛好者

「我們希望能在大眾的心目中樹立起『釣具』也可以是代表工藝職人精神的形象。」

John 接著和我們介紹,Quapni 目前的核心主力產品:前打輪。其實「前打」是一種釣魚技術,源自於日本名古屋一帶。一般大眾對於釣魚的印象,通常都是拋下釣竿後,用浮在水面上的浮標作為魚是否上鉤的訊號。但前打並不然,是透過竿子和輪子的震動去判讀,在正確的時機點揚起釣竿,讓魚上鉤。

圖三、Quapni 的品牌特色商品-前打輪

而前打輪釣法的樂趣,其實在於和魚而搏鬥的過程中,因為竿⼦和輪子結構的特性,讓握住竿⼦的那雙手能夠清楚感受到魚啄食飼料的那股細微的震動,魚訊的反饋相當敏銳且細膩。即便是體型比較嬌小的魚,都可以在和他們拉扯的過程中,感受到那強勁的拉力。

「一來一回消耗他們的體力最後再拉上岸,嚐到那份和魚互動以及連結的箇中滋味。」

化危機為轉機:將質疑轉成動力

回首品牌轉型的路途,John 苦笑著說,其實一開始創立的時候就面臨了品牌定位、產品受眾以及如何做出第一項產品的難題。當時詢問許多同業的意見,得到的卻是不少負面的回應。你的產品能被接受嗎?往後龐大的品牌行銷成本你負擔得起嗎?你不覺得市場上很多大品牌都很難經營嗎?

「為什麼要這麼冒險呢?為什麼不好好接穩定的代工產業就好呢?」

然而,這些來自別人心中的疑慮並沒有挫敗 John 的自信,反而讓他更加體認到應該突破自己的設限,踏出代工的舒適圈。台灣的傳產領域普遍對於生產、製造的技術非常專業,但是在打造品牌上就非常陌生。有太多品牌的失敗經驗、企業文化思維以及結構的因素,讓許多傳產大公司踏上品牌之路後往往就像把錢投入無底洞一樣,無疾而終。

「那身為中小企業的我們,可以怎麼做呢?」

John 認為小公司的好處,就是快速應變的能力,這是別人沒有的優勢。他們能夠快速試錯、積極改變和累積經驗,最後歸納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品牌經營之道,發揮產品製造的優勢,真正去實踐自己對於產品設計的想法和理念。

圖四、小公司也能創造出大品牌!

化品牌為永續:秉持產品傳承的精神

在轉型過程中最讓 John 感到棘手的,其實是「整合」的部分。無論是要讓產品從無到有,過程中需要整合許多繁瑣的製程環節;品牌發展方向的溝通整合,要確保大家目標都一致;軟硬體技術上的整合,去突破技術的瓶頸又或者是行銷商業模式,每一個都需要有全方位的對應思維,才能成功整併。

最後 John 也和我們分享,或許自己只是個戶外用品製造商,但透過創立 Quapni,他希望能夠讓每一項產品都有「傳承」的概念。即使經歷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後,他們的前打輪依然能保有經典的精神,不被時間與潮流所沖淡,持續承載著使用者的記憶,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。

「我們始終相信,只有真誠的互動才能感動消費者;唯有真實的內容才能傳遞品牌價值。」

結語

一直以來,編輯都很羨慕那些,能夠將自己的興趣以及所學或工作結合在一起的人們。透過這一個個誕生出的前打輪成品,編輯可以在 John 身上看出,他那股內心中的熱情與澎湃,所藴育出的每個結晶。若你還想要了解更多創業故事,歡迎參考我們的《創業人物誌》

你喜歡這篇文章嗎?

Average rating 5 / 5.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