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也懷有創業夢嗎?根據台灣 1111 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,有 62% 的上班族對創業當老闆充滿憧憬。許多人抱著實現自我、賺大錢、脫離老闆上司的理想投入創業,但比起成功,創業失敗的例子顯然更多。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,台灣新創公司在 5 年內的存活率只有 1%,顯示在台灣,黯然收場似乎才是創業的常態。

但創業真的那麼容易失敗,那麼困難嗎?其實觀察這些創業失敗的公司和創業家,大致上都犯了相似的錯誤。正是這些錯誤,使生意走不下去,逼得公司不得不關門大吉。普遍大家可能會以為最常見的失敗原因,不外乎是與合夥人有紛爭,或是資金周轉出問題。

但除此之外,還有許多經常被忽略,卻是創業途中相當關鍵的問題,最終導致了創業失敗。本篇整理了最常見的 7 種創業失敗原因,及如何避免的方法,幫助你避開誤區,在創業初始奠定穩固基礎,並在創業途中穩健前行。

一、沒做好資金管理

資金控管絕對是每個創業家必修的學分。財務管理通常遠比想像的還要複雜,創業需要面對資金籌措、股權結構、現金流掌控、預算管理……等等難題,若錯估資金管理的重要性,不僅可能會在某個決策點,錯估資金狀況而下了錯誤判斷,導致需承受巨大風險,更可能最終入不敷出,直接將創業準備金燒光。

該怎麼避免

如果在公司未成立階段,你可以首先針對資金來源、股權等領域做深入的研究和功課,並和合夥人討論,例如每個人的出資比例、盈虧分配、薪資等等。另外也可以針對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先行做討論,例如有人退伙時該怎麼應對。

此外你也需要討論如何進行財務管理,如誰負責對預算進行決策、損益評估、是否要訂立停損線等等。以及準備足夠的流動資金,在初期營運尚未上軌道,還沒賺錢時,應該備齊至少半年的流動金,以防可能出現的狀況或資金需求。

創業 資金

二、沒有做好市場研究

這是許多創業失敗最核心的原因之一。許多人創業的選題是基於自己的愛好或自身背景,例如喜歡做甜食而開起了甜點店,或是擁有美妝產業背景,創了自己的保養品品牌。若僅憑此就創業,往往會錯估了市場對事業的影響力。

可能因為不夠了解目標族群而無法吸引顧客消費,或是進入了過度飽和的市場難以出頭。又或者是,創業本身的選題或商品,根本沒有市場需求。有些創業家可能會認為自己的點子極有創意,卻要到產品開發上市後才發現市場不買單,這類的例子絕不少見。

該怎麼避免

選題很多時候會大大影響創業的成敗,因此市場研究與調查,是創業前必須做的重要功課。想知道一個點子或商品到底有沒有市場,可以透過以下幾個簡單的方式來測試:

  1. 設計問卷給你認定的目標客群,請他們協助回答產品需求上的問題
  2. 觀察市場中類似競品的表現,競品的生意好壞能大略反映市場需求
  3. 透過網路搜尋量、社群討論度等地方下手,觀察人們是否在討論這項需求
  4. 募資是現在測試市場需求不錯的方式,可以透過迴響度觀察市場對產品的反應
  5. 將商品提供給目標客群試用(可以直接從親友中找尋)並請他們反饋他們的看法

而除了商品有沒有市場外,知道目標族群輪廓,及他們的消費習慣,也是很重要的功課。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在你利用以上方式確認市場需求時一併確認,幫助你更了解市場,並以此開發出真正有市場的商品,並用對行銷策略和方法。

三、沒有完整的創業目標和企劃

有些人創業時,會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,並沒有在最初時制定計畫及目標。這樣的風險在於,很可能會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來指引大家下一步該怎麼走,導致沒有將資源集中,做些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情,可能會令創業家離理想的成就越走越遠。

該怎麼避免

制定一套企劃和目標,能幫助創業家排除雜訊,在創業的紛紛擾擾之中,投注在真正最重要,及最該優先被執行的事項中。同時也能幫助現階段的自己,釐清手中握有多少可利用資源,及如何分配資源。常見的創業企劃書中,應含創業的動機理念、產品的特性、市場競爭力評估、團隊分工、短中期目標規劃、財務規劃等等。

四、沒有做出市場差異化

尤其是在零售、時尚等產業裡,只要同質性、可取代性商品越多,消費者便越難記住特定品牌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領域中,若不能在某個消費者在意的節點(例如價錢、商品品質,或是服務等等)創造記憶點,讓消費者產生印象,將會很難在市場中生存。

而一昧的和其他競爭對手做不一樣的事,也不對。創造差異化的本質,還是在於你能夠提供什麼「消費者所需但其他競品沒有的」服務或項目,才不致雖然好像創造了話題,等到要購買時消費者卻不願買單。

該怎麼避免

盤點手中資源及優勢,例如過去於某領域的經驗,並研究競品,在之中發掘出你做得到但其他競品沒有做的服務或項目。例如想做香氛蠟燭,身旁剛好有持有芳療執照的朋友,就可以與這個朋友討論合作,是否可利用他的專業提供協助,並在網頁中呈現「專家配方」。

如果沒有特別的優勢,可以把握「服務」這項,盡力了解消費者的需求,並將對消費者的用心展示於他們面前,沒有消費者不會向用心體貼的品牌心生好感的。

五、與創業夥伴不合

這也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失敗原因。合夥的好處在於擁有更多的資源,並能合力承擔創業的風險。但同時合夥也可能導致創業失敗。當遇到不適合的夥伴,或是在決策上與合夥人相左時,輕則重挫商業前景,重則導致失敗收場。

而最常發生在創業夥伴身上的問題,有以下幾項:

  1. 公與私無法分開:和朋友或親友創業,熟悉及信任是這類創業夥伴所帶來的,但彼此的關係有時也會成為絆腳石。例如當雙方意見不合的時候,極有可能影響到私情,或是因為私情,而影響了公事上的決策。
  2. 彼此的理念不合:在創業初期若沒有摸清彼此的行事風格,或是對於創業目標沒有清楚的共識,很可能在往後遇到重大問題時,衍生爭吵或不合。
  3. 付出不平等:初期若雙方對投入的認知不同,或是一方有其他的工作,這時很容易出現付出不平等,導致其中一方產生不滿的狀況。若此時權利又沒有分配得當,很容易產生衝突進而影響到事業。
  4. 缺乏信任:創業夥伴之間若存在不信任彼此的狀況,例如一方對另一方抱持戒心,或是一方過去曾有金錢相關的不良紀錄。這些夥伴間的不信任將會對整體業務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,甚至使事業蒙受風險。

該怎麼避免

選擇與不同的合作夥伴創業,會遇到的可能狀況皆會有所不同,最好的避免方式,就是在創業最開始,好好了解對方的做事方式、價值觀,並和對方討論所有的可能狀況,訂立規則,透過規則的制定,不僅能在未來遇到衝突時有所依循,也能約束彼此,讓彼此的共事過程更順利。

六、忽略顧客及市場的反饋

在創業途中,想知道怎麼樣可以讓業績更好,或是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品牌,除了前期的消費者輪廓調查外,實戰中不斷傾聽消費者的意見也很重要。俗話說市場是最好的導師,透過市場反應,能夠快速的知道產品具不具競爭力、消費者對商品的期望等等。如果不能從這些訊息當中檢討、優化商品、品牌或服務,再有市場的商品,也將難以走得長久。

該怎麼避免

在創業途中更需要打開耳朵,仔細推敲市場聲音與反應。如果業績不好,可以觀察競品怎麼做,並在學習和制定活動的過程中詳細記錄成效和反饋,搭配使用者滿意度調查、問卷等方式來輔助了解市場。透過反覆的實作、紀錄與檢討的過程,就能慢慢找到專屬於品牌的致勝心法。

七、團隊管理不當

在創業之後,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如何當好一個老闆,如何做好管理的工作。帶人與管理一直以來都是不簡單的課題,而若在團隊中沒能發揮好領導者的角色,管理不當最直接的結果,就是員工缺乏對公司向心力最後出走。

有能力且適任的員工是一間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產,如果因為上層的管理問題,或是帶領人的方式不當,使員工不滿而離開,對團隊和事業本身都是莫大的損失。常見的管理不當問題有:

  1. 苛責式管理

若總是用苛責的方式來督促下屬,例如公開批評、欺負或嘲笑等,抑或是對下屬的意見不理不睬、違背承諾,這些管理方式長久都會使員工心生不滿,使員工對工作消極且憤怒,長期終將逼走員工。

  1. 沒有激勵員工
    如果公司沒辦法提供員工所需,例如工作環境或是薪資的調整,長期累積下來也會使員工出走,或是工作效率低下。員工選擇一份工作都有其理由,如果公司提供的誘因或是鼓勵不夠,長期也沒辦法使員工留下一起打拚。
  2. 無法處理人的問題

員工之間難免會有摩擦或是紛爭,這時候老闆或主管如果沒能發揮作用使團隊和諧,解決紛爭或是制定規則,不僅無法解決問題,更可能讓員工心生不滿。一個無法辨明是非並適時插手處理員工問題的老闆,時間久了自然也不能服人。

  1. 沒能將員工放在對的位置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和工作模式,例如有人反應快適合與人應對,有人細心擅長整理,如果沒能發掘員工的特性將其放在更合適的位置,可能會使員工做的痛苦之外,也降低整體團隊的工作效率。

該怎麼避免

帶人和管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,每個踏入創業這條路的人,不一定都具備管理經驗。就算管理經驗豐富,也不代表過去的經驗能全部套用在創業之上。因此面對管理,不論在哪個階段都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持續學習,好好面對下屬並傾聽他們的意見,才能在帶領這個領域上越走越穩越走越遠。

結語

創業這件事即使自己身兼十八般武藝,有時候還是會陷入盲點,不小心踏錯了一步,就可能走入萬劫不復。而想避免創業失敗的最好方法,永遠是虛心學習。從創業前的準備到創業中的各種決策,都要能隨時保持吸收如創業書籍等新知,檢討過去的心態,最終才能成功創業。

你喜歡這篇文章嗎?

Average rating 4.9 / 5. 11